科技鑄盾,智護平安。安全生產是企業發展的生命線,科技創新是守護安全的強引擎。江蘇水源公司深入推進治本攻堅行動,著力提升本質安全水平,全力推進“機械化換人、智能化減人”和“智改數轉網聯”。為展示公司在“科技興安”戰略中的創新實踐成果,系統總結科技賦能安全生產的典型經驗,安全生產月期間,公司微信公眾號將持續推出“科技興安”專題報道,彰顯從補短到揚長的理念,感受從人防到智防的升級,供大家互相交流學習。
南水北調工程作為國家水網的“大動脈”,其安全運行直接關系到水資源調配的穩定性與民生福祉。在南水北調金湖站,一項名為“臥式燈泡貫流泵機組濕度測控系統”的創新技術,正以科技之力破解傳統運維難題,為泵站安全生產注入智慧動能,成為水利工程“科技興安”的生動實踐。
濕度隱患:傳統運維模式下的“心腹大患”
臥式燈泡貫流泵機組是金湖站的核心“動力源”,其主電機對環境濕度極為敏感。在傳統運維中,濕度過高易導致定轉子絕緣性能下降,嚴重時可能引發短路故障,成為威脅設備安全的“隱形殺手”。此前,金湖站采用加熱帶持續加熱的粗放式除濕方式,不僅年均耗電量大,且缺乏實時監測手段。雨季停機期間,電機受潮風險更是居高不下,成為運維人員的“心頭之患”。
技術突破:構建全鏈條智能防控體系
為破解這一難題,金湖站項目部組建專業研發團隊,歷時一年攻關,打造出一套“監測-研判-控制”一體化的濕度智能測控系統。該系統以分布式架構實現精準感知:在5臺機組主電機前端部署高精度以太網溫濕度傳感器,通過超六類屏蔽網線構建全覆蓋監測網絡,實時采集濕度數據并接入計算機監控系統。
智能控制層面,系統建立多級聯動響應機制:當濕度達不同等級時,自動啟動主機加熱器、風機增強循環、提示啟用除濕機及觸發聲光報警將自動啟動。基于Intouch軟件的監控界面,集成數據展示、設備狀態監測、異常報警等功能,讓運維人員通過一張屏即可掌握全局,實現從“人工盯守”到“智能調控”的跨越。
效益躍升:安全節能雙輪驅動管理升級
自投運以來,該系統交出了一份亮眼的“成績單”。在安全保障上,系統將主電機濕度穩定控制在50%-65%的安全區間,絕緣性能檢測合格率提升至100%,徹底消除了雨季停機受潮風險,為機組運行筑牢“數字防線”。
節能降耗效果同樣顯著:截至2024年12月,系統運行一段時間以來累計耗電顯著降低,較傳統模式節約大量電能,節能效果顯著。更值得關注的是,管理效率實現質的飛躍——人工干預頻次大幅減少,系統自動生成的運行報表和趨勢曲線,為設備預防性維護提供了數據支撐,推動運維模式從“被動響應”向“主動預防”轉型。
示范價值:智慧水利的“金湖樣本”
金湖站的創新實踐,為大型泵站智能化改造提供了可復制的技術路徑。其采用的網絡化傳感器架構,相較傳統模擬量傳輸方式,成本降低、可靠性提升;多級聯動控制策略,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實現能耗最優解,被行業專家評價為“傳統水利設施數字化轉型的典型范式”。
在國家大力推進“智慧水利”建設的背景下,金湖站濕度測控系統的成功應用,彰顯了科技對安全生產的賦能效應。從“汗水運維”到“智慧守護”,這一突破不僅解決了單一泵站的技術難題,更展現了信息技術與水利工程深度融合的無限潛力,為南水北調工程乃至全國水利基礎設施的安全運行,探索出一條“科技興安”的新路徑。
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革改革委員會 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江蘇省人民政府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江蘇省水利廳
南水北調工程管理司 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有限公司 江蘇南水北調 山東南水北調 東線有限公司 中線水源公司 中線有限公司 江漢水網公司
揚州分公司 淮安分公司 宿遷分公司 徐州分公司 項目分公司 江蘇東源投資有限公司 南水北調江蘇生態環境有限公司 南水北調(江蘇)數智科技有限公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