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52年10月30日,毛澤東主席在視察黃河時說:“南方水多,北方水少,如有可能,借點水來也是可以的。”由此,一個重塑我國水資源分配格局的宏偉構想被首次提出。如今,一項世紀工程讓構想變為現實,這就是南水北調。
2002年12月,國務院正式批復《南水北調工程總體規劃》,提出先期實施東線和中線一期工程,西線工程先繼續做好前期工作。東、中、西三條調水線路分別從長江下、中、上游調水,溝通了長江、淮河、黃河和海河四大江河水系,構建起“四橫三縱、南北調配、東西互濟”的水資源配置格局。
同年12月,南水北調工程開工典禮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和江蘇省、山東省施工現場同時舉行,南水北調工程正式進入實施階段。
數十萬建設者奮戰10余載,40多萬移民無私奉獻。2013年11月15日,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通水,2014年12月12日,中線一期工程通水,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。
東線工程利用京杭大運河及與之平行的河道,將長江水逐級提水北上;中線工程從丹江口水庫陶岔渠首閘引水入渠,自流抵達北京、天津,向沿線的河南、河北、天津和北京供水。在建設過程中一個個技術難關被攻克:中線工程輸水渠道“上天入地”,實現了從地下穿越黃河;東線工程用我國規模最大的電力排灌工程、亞洲最大的泵站樞紐——江都水利樞紐讓“水往高處流”……
如果說600多年前“北建故宮,南修武當”使二者成為孿生的文化遺產,那么如今的南水北調,則讓它們又多了“同飲一江水”的情分。
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已十年有余,長江之水被源源不斷匯入淮河、黃河和海河流域,造福萬千百姓。截至2024年12月,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累計向北方地區調水超過767億立方米,惠及了沿線45座大中城市,為1.85億人提供穩定水源。如今,南水已占北京城區供水的70%以上,天津市主城區供水幾乎全部為南水,河南省10余個省轄市用上南水。
南水,已由原來規劃的補充水源躍升為多個城市的重要水源。清澈的長江水也跨越千山萬水,潤澤廣袤的北方大地,成為更多城市的“幸福水”。
(中國水事)
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革改革委員會 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江蘇省人民政府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江蘇省水利廳
南水北調工程管理司 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有限公司 江蘇南水北調 山東南水北調 東線有限公司 中線水源公司 中線有限公司 江漢水網公司
揚州分公司 淮安分公司 宿遷分公司 徐州分公司 項目分公司 江蘇東源投資有限公司 南水北調江蘇生態環境有限公司 南水北調(江蘇)數智科技有限公司